为深入推进我院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融合,学习借鉴高水平院校的先进经验,2025年9月26日上午,我院学术院长阳志清教授、银龄学者何松华教授、何海珍副教授一行赴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进行专题调研。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术副院长郭治卿博士热情接待了我院调研组。

调研座谈会上,郭治卿副院长首先详细介绍了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总体情况。该院组建于2001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一流学科建设单位,也是自治区信息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137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41人;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在内的多位高层次人才,并建有一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及多个自治区级教学与创新团队。在科研平台方面,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和信息与通信工程自治区重点学科,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并建有多层次科研平台。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多项重要科研任务,科研总经费达3.5亿元,并获得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科技奖励。
随后,阳志清教授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情况、学科特色与发展规划。他表示,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成就显著,是区内高校相关学科发展的标杆。此次调研旨在深入学习其在学科组织、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积极探索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两院之间开展跨学科合作的可能路径。

在交流研讨环节,双方围绕潜在合作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郭治卿博士指出,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语言数据库构建、多模态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具备扎实基础,与我院的外语学科优势存在明显的互补性与合作空间。何松华教授与何海珍副教授结合在我院的工作实践提出,计算机科学与外语学科的交叉融合潜力巨大,借助新疆大学深厚的技术积累,可有效拓展其技术应用场景,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阳志清教授进一步表示,我院拥有近80人的多语种师资队伍,在外语教育学、翻译与国别区域研究、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等领域具有特色优势,未来可依托新疆大学的计算机学科实力,共同在资源建设、数据库开发、数据共享、合作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推动技术赋能人文社科研究,将合作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现实力量。
座谈会后,一行参观了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部分科研成果,包括:多语言多模态舆情监测和预警系统、多语言系统演示、生物医学信号智能处理与医工融合、国家通用语言学校平台、多层级频域增强的图像表征与检索、智能施灌技术及装备研发与应用等。

此次调研交流富有成效,双方均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后续将就具体合作细节进行进一步磋商,共同推动合作意向扎实落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